12月25日讯,随着韦世豪等球员对中国足协公布的第二批清债名单中部分俱乐部所谓“清债成功”提出公开质疑,人们对2025赛季中国足协职业俱乐部准入审核的可信度表示担忧。《体坛周报》记者严益唯撰文指出,中国足协不应将准入规程视为摆设。
根据目前执行的2018版《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准入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我们可以发现,足协在审查过程中并未严格遵循相关程序。例如,《规程》中规定,每年3月15日前启动下一年度的申请,并于10月30日前完成审核。然而,自2017年底《规程》颁布以来,中国足协每年都是在赛季前匆忙宣布准入名单,而各俱乐部提交材料往往是在上个赛季快结束时才开始。按照要求,今年本该在3月15日之前通知俱乐部递交2025赛季的申请,但实际上,直到今年10月10日才发出通知,而12月20日才公示了第二批清债名单。媒体预计,到2025年1月上旬才能公布最终的准入名单。
此外,《规程》还明确要求,各俱乐部需在每年的4月10日前向地方和中国足协会提交申請。在6月份,由地方协会进行初审,通过后再向俱樂部出具同意函,然后由俱樂部提交给中国足協。而据《規範》,中國足球協會應於七、八月份進行書面審核及實地檢查。如果严格依照这些步骤,不合格材料是无法通过审核,即使有违规情况存在,也会留有两个月时间供深入检查。因此,如果能够认真落实,将不会引起如此多争议。
当然,为给各球队解决欠薪问题提供充分时间而推迟发布信息也是情可原之事,但是这对于那些合乎规范的球队来说显然是不公平。因此,中国足协应该更加关注守法团队利益,即便延误也需要提前与所有有关队伍沟通一致,同时公开说明原因以及新的时间表,以避免过去出现过的信息拖延现象。如果始终不能按规定标准开展审批工作,这样不仅纵容了欠薪行为,还可能影响到整个联赛长远稳定发展。
若为了维护联赛稳定性,无力拒绝所有欠薪球队,可以考虑适当调整一些强制性标准,例如针对小额欠款的问题,与相应队伍展开充分讨论,在透明基础下临时降低某些A级(强制)条件至B级(义务)。这样一来,对轻微违约者给予一定宽松政策,再依据B级标准施以警告或罚款。同时,更加聚焦帮助严重违约者整改,对于无望改正则坚决不予进入。这种做法既能减少大范围缺席造成的不安定局势,又尽量保障流程公正。未来待形势好转,可再恢复当前高水準標準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中国足球只有坚持实施《规程》的重要原则,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每年的职业 club 准入审核方能有效避免诸多争议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