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讯 针对“金元中超”对中国足球造成的严重影响,《足球报》发表了一篇点评文章。该文指出,除了那些高价外援带来的冲击,更令人担忧的是本土球员身价和年薪被恶意抬升至不合理水平。这导致了数量和质量都不足的本土球员在“金元”的浪潮中迷失自我。

在“金元中超”时代,资本的不理性投资使得本土球员的转会费和年薪暴涨,这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也损害了已经脆弱的青训体系。在此背景下,那些进入主力阵容的本土球员将面临双降趋势,无疑会影响到国家队的发展。

回顾历史,自2003年以来,本土球员吴承瑛以1300万人民币转会国际,使当时国内市场上出现1000万元级别身价。而到了2011年,由恒大引进姜宁打破这一纪录(1400万元),这也标志着高价囤积现象开始盛行。随后阿尔滨、鲁能、苏宁等俱乐部纷纷效仿。从2015年的5000万签约于海,到6600万签约孙可,再到华夏耗资6000万引入杜威等五名当地明星选手,“金元中超”的疯狂扩张由此开启。

中超金元时代的恶性竞争:本土球员溢价现象严重

继续观察,在2016年至2017年间,中超内援价格更是飞速上涨。例如华夏花费至少2.2亿,引入多达六名本地人才,其中23岁的后卫金洋洋以8000万元成为首位突破1000万欧元的大关,而他的实际市场价值仅为125万元,相差整整64倍。同样权健也投入巨额资金招兵买马,仅三年来其内部支出就超过7000万美元!

中超金元时代的恶性竞争:本土球员溢价现象严重

随后的几年里,此种溢价竞争愈演愈烈:如赵明剑、张呈栋分别达到1.5亿元;而佳兆业则同样狂野,以至少1.55亿收购数位优秀年轻人。一系列数据惨痛揭示了这种体制弊端——一方面,高昂的人才成本让许多连国字号球队都无法立足的新秀,其售价却动辄过千万以上,对比之下,他们实际上德转身值普遍低于200万个,有不少甚至相差40倍以上,可谓离谱无比。

中超金元时代的恶性竞争:本土球员溢价现象严重

此外,不止是在转会费用上,即便是工资待遇也是水涨船高。本土新星们常常获得500-15000 万范围内丰厚收入,一些刚踏入职业生涯的小将已然拿到了天文数字般的钱财。然而这些急功近利行为只注重眼前成绩,却忽视梯队建设与青训发展,加剧未来潜力人才匮乏的问题。“金元中超”的悲剧警示我们,如果没有盲目哄抬,从长远角度来看,将钱投向扎根基层培养留学机会或许才能真正拯救中国足球。”